大众汽车集团(中国)董事会成员、主管人力资源等业务的执行副总裁狄凯思告诉笔者,“为保障把最高质量的汽车带到中国市场”,该公司已于近期启动“中国60”项目,目标岗位集中在管理级别和高级管理级别。笔者了解到,“中国60”项目招聘的职位不乏级别很高者,用狄凯思的话说,“有些仅低于大众中国公司董事会成员”。
大众此次实施的人才本土化战略,是该公司2009年发布的“2018战略”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产销量大规模扩张的必然结果。
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,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与一汽-大众汽车有限公司2家公司今年前11个月的销量为200.77万辆(其中上海大众106.09万辆、一汽-大众94.68万辆,分列第3、4位),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上的占有率超过15%;且在销量前10名的轿车车型中,大众品牌独占4席。与此同时,大众集团在全球其他市场也突飞猛进,预计2011全年销量将超过800万辆,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商。
产能扩张并不算难事,难的是如何在扩张过程中,在规模与品质之间取得平衡。这一点,在丰田应扩张速度过快而质量下降,导致危机之后,更为各汽车企业所重视。然而知易行难,如何做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,是项系统工程。涉及企业在供应链管理、生产线管理、研发等方面的能力,缺一不可。在笔者看来,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,也是最难做好的,是人力资源管理。因为人才,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培养,无法如工业品那样批量生产的,因此很容易出现人才跟不上产能增长的情况。显然,在这方面,大众集团吸取了丰田汽车的教训,重视本地人才的培养,以防止企业在扩张的同时埋下隐患。
大众方面之前的做法与其他企业并无根本差别,其在华独资或合资公司的重要岗位都由大众集团从德国等地派出“老手”担任。而随着其在华产销规模的快速增加,以及大众集团在全球市场都有快速发展,原先的做法将难以持续,实施人才的本地化是势在必行。
狄凯思也承认这一点,他坦言:“ 大家知道,大众汽车建设了许多新工厂,也将给中国市场带来更多新产品、新品牌。在这一发展过程中,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。大家也知道,在各个合资厂里都有很多关键岗位,这些岗位现在很多是由德国派来的外国专家担任,以保障把最高质量的汽车产品带到中国市场。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非常迅速,在这样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,集团德国总部一时无法找到这么多适合中国市场的人才,因此我们提出了‘中国60’项目。这个项目就是为了针对以上所提到的关键岗位找到最适合、最好、最高端的人才。这些人才将通过与德国总部紧密合作,保证我们工作得以高质量地完成。”
相关阅读